胡勇,男,1977年10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理与工程材料学部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功能材料学会委员,2006年9月到2006年10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接受国家人事部复合材料暨高新材料制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2011年到2015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现主讲《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专业英语》,《先进凝固技术与新材料制备》创新课程与实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等7项。曾获得机械工业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近2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件。
目前就职:兰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联系方式:电话18919316446,邮箱luthuyong@163.com
主要研究方向:1.新材料非平衡制备、凝固组织控制与性能设计研究;2.高温合金及其3D打印用金属粉末制备共性技术与工艺控制研究;3.基于3D打印用生物材料的表面微-纳结构设计研究;
科研成果:作为项目主要人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完成两项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铸型加热式连续铸造技术制备铜单晶体》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热型连铸高速电力机车用电车线的产业化技术》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单晶铜键合丝开发》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团队开发的高纯高导单晶铜杆及超细丝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相关产品成功应用在包括国家大剧院、亚洲第一的北京世贸商城广场超大型“天幕”液晶显示屏音频线和奥运场馆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中,并入选60周年国庆阅兵通讯线材。所制备的单晶铜键合丝已经在国内电子封装龙头企业得到大批量的使用,累计产生效益近4000万元。